一、總則:
本《校本學生評核規章》遵照澳門特別行政區第28/2020號行政法規之《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並配合學校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制定,提倡實施多元評核,重視學生的學習歷程,以形成性評核為主,結合總結性評核,以促進學生學習成功為核心理念,確保能全面和客觀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二、規定:
中、小學部
(一)畢業、升級、補考、原級重讀及退學之準則
-
初中教育階段整體原級重讀率不超過8%。
-
小學五至六年級原級重讀率不超過4%。
-
小學一至四年級不設原級重讀。
-
畢業班學年成績各科合格,操行達到C或以上,准予畢業。
-
非畢業班學年成績各科合格,操行達到C或以上,准予升級。
-
學年成績有三個單位以上不合格或總平均分不合格者,應予原級重讀。三個單位或以下,不合格科目均須補考。補考不合格且不符合“帶科升級”條件,應予原級重讀。
-
凡連續原級重讀兩年者或學年操行為D等者,將飭令其退學。
-
全學年累積三次大過者,學校將勸諭其退學。
-
凡學年成績未達升級條件,且學年成績與學校基本合格要求有較大差距者,經行政議會討論學生是否合適繼續留校就讀,對於不合適者,將勸諭其退學。
-
學生參加餘暇活動的評核結果不作為學生升級及原級重讀的依據。
-
學生請假時數超過全學年上課時數三分之一,原則上需原級重讀,但須獲教青局批准。(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第28/2020號行政法規第十二條第二款)。
-
學生無故缺席超過一學段上課時數五分之一,將飭令其退學。
-
對於特殊情況,若家長與學校均認同安排學生原級重讀符合其學習發展,可申請原級重讀,但須獲教青局批准。
(二)帶科升級
非畢業年級容許學生補考後「帶科升級」,唯學生只可帶一科升級,而不合格科目的學年分數不能低於50分,並且要經行政議會確認。成績表上會列明「帶科升級」之科目,並規定不得連續兩年帶同一科目升級,以確保學生具有該科的基本素養。
(三)成績計算
- 高三級學年成績計算
- 小一至高二級學年成績計算
- 中學的中、英、數三科,每科作兩個單位計算(英文科分兩個學習內容,英文A佔一個單位,英文B佔一個單位),其餘科目各佔一個單位。總分及平均分由各百分制成績的科目按所佔單位的比重計算。
- 小學的中、英、數、常識四科,每科作兩個單位計算,其餘科目各佔一個單位。總分及平均分由各百分制成績的科目按所佔單位的比重計算。
- 分數以100分為滿分,60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以*標示)
- 等級分為 A、A-、B+、B、B-、C+、C、D。 (D為不合格,以*標示)
- 餘暇活動等級:A、B、C、D。(D為有待改善)
- 操行等級: A、A-、B+、B、B-、C+、C、D。
(四)學生操行評分與評級擬定
-
每一學段,同學操行評級的擬定,參與人員包括全體科任老師和班主任。
-
同學操行評分之評定原則,由科任老師及班主任對同學的學習態度、考勤、禮貌、守規、合群及校內外服務等表現作綜合考量,給每位同學的操行評分。
-
每一學段由學部行政人員召集所有任教老師,召開操行會議,對同學操行進行集體評議,達成一致後,確定操行評級。
-
操行評分對應的操行評級
操行評分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操行評級 |
A |
A- |
B+ |
B |
B- |
C+ |
C |
D |
.
(五)獎項
- 品學兼優獎:
- 學業優良獎:
- 操行優良獎:
- 優等生榮譽:
- 全勤獎:
- 成績進步獎:
- 服務熱誠獎:
- 學科獎:
- 愛校獎:
- 弘揚校譽獎:
幼稚園
(一)升級及原級重讀之準則
- 根據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第七條:在幼兒教育階段,除非家長提出申請,否則不得要求學生原級重讀。
- 對於特殊情況,如家長與學校均認同安排學生原級重讀符合其學習發展,可申請原級重讀,但須獲教青局批准。
(二)評估方式
全學年分三學段。
- 學習評估以 C能完全掌握 ✪能基本掌握 {能初步掌握 K未能掌握,記錄學習表現。
- 生活與行為評估以 C持久做到
經常做到 J間中做到 K有待改善,記錄行為表現。
- 學生自評以
持久做到 J已能做到 K仍需努力,記錄學生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表現。
- 評核結果包括量化(等級)與質性呈現。
(三)獎項
- 學行優異獎:
- 全勤獎:
- 禮貌表現優異獎:
- 服務表現優異獎:
- 校園生活表現進步獎:
三、申訴:
- 對評核結果的申訴途徑:
- 申訴流程:
四、其他:
(一)學生缺席評核的安排
中、小學部
(1)基於下列原因缺席評核,學校會安排學生補作評核,或豁免其作有關評核。
- 具澳門註冊及認可的醫療機構證明的因健康理由的缺席。
- 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或以個人名義參與區域性或國際性活動。
- 學校手冊中評核規定的合理缺勤。
- 不可歸責於學生的原因。
(2)有關缺席評核的處理方法
- 測驗/考試期內同學無故或不合理缺勤,學校將不安排補測/補考,其分數將作零分計算。
- 同學如於測驗/考試期間因病缺席,須於當日評核前致電回校請假,並於復課當天提交註冊醫生證明及家長信申請補測,經確認後由教務處安排補測。
- 事假須提前不少於五個上課日向學校遞交書面申請,經批准的合理事假方可向教務處申請補測,若同學不按時出席補測/補考,則該次測驗/考試成績作零分計算。
- 除不可抗力原因外,測驗遲到超過十五分鐘/考試遲到超過三十分鐘,將不得參加該次測驗/考試,成績作零分處理。
- 凡補作評核之成績,將不作扣減。
(3)學生出席率的要求
- 學生請假時數超過全學年上課時數三分之一,原則上需原級重讀,但須獲教青局批准(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第28/2020 號行政法規第十二條第二款)。
- 無故缺席超過一學段上課時數五分之一,將飭令其退學。
- 曠課一節,記缺點一次;曠課一日,記小過一次;曠課超過一日,記大過一次或以上。
幼稚園
(1)基於下列原因缺席評核,學校會安排學生補作評核,或豁免其作有關評核。
- 具澳門註冊及認可的醫療機構證明的因健康理由的缺席。
- 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或以個人名義參與區域性或國際性活動。
- 學校手冊中評核規定的合理缺勤。
- 不可歸責於學生的原因。
(二)評核的形式
評核結合運用形成性評核及總結性評核,並以形成性評核為主。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三)評核的實施
對學生的評核,以有關教育階段所設定的目標和基本學力要求為依據,並通過多元方式實施,以了解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與學習需要。評核內容包括學生的認知、情意及技能。依據學習目標制定適切的評核項目,以多元方式實施評核。
中學部
各學習領域/學科以多元評核為原則,根據學校的學生評核理念,實施形成性及總結性評核,各學科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制定相應的評核項目,如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工作紙、口語表達、隨筆、作文、報告、實驗、時事分享、學習歷程反思、專題研習、體適能、背誦、默書、堂測、測驗、綜合評量(實作評量、專項評量)、考試。
形成性評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老師、家長、學生)、作業、筆記、工作紙、口語表達、隨筆、作文、報告、實驗、時事分享、學習歷程反思、專題研習、體適能、背誦、默書、堂測、測驗等 |
總結性評核 |
綜合評量(實作評量、專項評量)、考試(紙筆測試) |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中文讀本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默書、背誦、測驗 |
60% |
考試 |
40% |
中文作文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口語、隨筆、作文 |
60% |
考試 |
40% |
英文A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堂測、測驗 |
60% |
考試 |
40% |
英文B(閱讀理解)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閱讀報告、測驗 |
100% |
|
|
英文B(作文)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測驗 |
100% |
|
|
英文B(會話)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測驗 |
100% |
|
|
英文B(聆聽)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測驗 |
100% |
|
|
數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堂測、測驗 |
60% |
考試 |
40% |
歷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地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社會與人文(歷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社會與人文(地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物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化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練習冊、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生物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自然科學(物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自然科學(化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自然科學(生物)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科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習作、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會計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經濟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電腦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筆記、報告、課堂練習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綜合應用技能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硬件操作、程式編寫 |
70% |
綜合評量 |
30% |
視覺藝術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筆記、創作說明、練習、作業 |
70% |
綜合評量 |
30% |
體育與健康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筆記、技能練習、健康理論、體適能測試 |
70% |
綜合評量 |
30% |
音樂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課堂練習、音樂常識、課堂創作、樂譜視唱 |
70% |
綜合評量 |
30% |
德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時事分享、工作紙、報告、學習歷程反思表 |
100% |
|
小學部
各學習領域/學科以多元評核為原則,根據學校的學生評核理念,實施形成性及總結性評核,各學科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制定相應的評核項目,如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功課、默書、測驗、背誦、作文、口語表達、硬筆、毛筆、聆聽與會話練習、工作紙、邏輯思維、增潤冊、計算檢測、實驗、課堂練習、實作練習、專項練習、體適能、測驗、綜合評量(實作評量、專項評量)、考試等。
形成性評核 |
學習態度(老師、家長、學生)、課堂參與、功課、默書、測驗、背誦、作文、口語表達、硬筆、毛筆、聆聽與會話練習、工作紙、邏輯思維、增潤冊、計算檢測、實驗、課堂練習、體適能、實作練習、專項練習、測驗等 |
總結性評核 |
綜合評量(實作評量、專項評量)、考試(紙筆測試) |
年級 |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P1-P4 |
中文 |
讀本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功課、默書、測驗、背誦 |
70% |
考試 |
30% |
P5-P6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功課、默書、測驗、背誦 |
60% |
考試 |
40% |
||
P1-P6 |
綜合能力表達 |
作文、口語表達 |
100% |
|
||
P1-P2 |
書法 |
硬筆 |
100% |
|
||
P3-P6 |
硬筆、毛筆 |
100% |
|
|||
P1-P3 |
英文 |
英文讀本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功課、背誦、默書、測驗 |
70% |
考試 |
30% |
英文聆聽及會話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聆聽與會話練習 |
70% |
考試 |
30% |
||
P4-P6 |
英文讀本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功課、背誦、默書、測驗 |
60% |
考試 |
40% |
|
英文作文 |
工作紙 |
100% |
|
|||
英文閱讀理解 |
工作紙 |
100% |
|
|||
英文聆聽及會話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聆聽與會話練習 |
60% |
考試 |
40% |
||
P1-P4 |
數學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邏輯思維、增潤冊、計算檢測、測驗 |
70% |
考試 |
30% |
|
P5-P6 |
60% |
考試 |
40% |
|||
P1-P4 |
常識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功課、實驗、專項練習、測驗 |
70% |
考試 |
30% |
|
P5-P6 |
60% |
考試 |
40% |
|||
P1-P6 |
德育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實作練習、工作紙 |
80% |
綜合 評量 |
20% |
|
P1-P3 |
電腦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課堂練習、專項練習 |
70% |
綜合 評量 |
30% |
|
P4-P6 |
60% |
40% |
||||
P1-P4 |
體育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專項練習、體適能 |
70% |
綜合 評量 |
30% |
|
P5-P6 |
60% |
40% |
||||
P1-P4 |
音樂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專項練習、測驗 |
70% |
綜合 評量 |
30% |
|
P5-P6 |
60% |
40% |
||||
P1-P4 |
視藝 |
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實作練習、專項練習 |
70% |
綜合 評量 |
30% |
|
P5-P6 |
60% |
40% |
.
.
幼稚園
-
評核內容:包括A健康與體育、B語言、C個人、社會與人文、D數學與科學、E藝術五大領域。
-
評核方式:結合運用口語評量、實作評量、觀察評量、檔案評量、操作評量、紙筆測試。
- 評核項目:校園生活、課堂表現、口語表達、大小肌肉發展及協調性、學具操作、工作紙等。
- 評核結果:“學生學習評估報告表”及“學生生活與行為表現記錄表”評核參與者為教師及學生;“學生生活記錄表”評核參與者為家長及學生。
形成性評核 80% |
校園生活、課堂表現、口語表達、動作技巧、學具操作、工作紙 |
總結性評核 20% |
口語表達、動作技巧、學具操作、工作紙 |
(四)補救教學輔助措施
學段結束,經學部教務處檢視學生學習表現,若發現學習成績未如理想,為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開設英文(小四至高一級)、數學(小四至高一級)、理科(高一級)的保底促進班,以助其建立嚴謹有效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