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簡介
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聴、說、讀、寫和演講。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閱讀能力,並能理解文本內容。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包括寫作技巧、寫作風格和寫作表達能力。
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包括認識中國文學、語文文化和傳統習俗等。
培養學生的審辨思維和創意思維能力,並能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其能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有效地進行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中文讀本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默書、背誦、測驗 | 60% | 考試 | 40% |
中文作文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口語、隨筆、作文 | 60% | 考試 | 40% |
英文科簡介
重視英文的使用,培養以英文進行邏輯思考、分析、處理與運用訊息的能力。
師生教學與交流都使用英文,加強英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應用於日常人際溝通。
強調多元英文應用情境,課程中創設情境包括科學與科技、社會與人文、運動與藝術、金融與經濟等,提升學習英文的興趣並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
建構有效的英文知識和技能,強化語言學習能力,奠定終身學習之基礎。
尊重與悅納多元文化,培養國際視野與全球永續發展的世界觀。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英文A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堂測、測驗 | 60% | 考試 | 40% |
英文B (閱讀理解)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閱讀報告、測驗 | 100% | ||
英文B (作文)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測驗 | 100% | ||
英文B (會話)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測驗 | 100% | ||
英文B (聆聽)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課堂練習、測驗 | 100% |
數學科簡介
建立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包括數與代數、幾何與三角、概率與統計的基本概念。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他們發展邏輯思維、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把數學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提高學生數學建模的能力,以解決複雜的問題及預測未來的趨勢。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其對數學的歷史、文化及應用產生興趣,促使其感受數學的美妙。
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讓學生學習如何與他人協作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能描述現實生活中物體的結構特徵,提升抽象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數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堂測、測驗 | 60% | 考試 | 40% |
歷史科簡介
讓學生理解歷史的重要性及其對現今社會的影響。
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瞭解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歷史事件和發展。
透過分析歷史事件原因、過程和結果,讓學生探討歷史事件對當時及現今社會的影響。
發展學生的審辨思考能力,對不同的史料和觀點進行評估和分析。
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進一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會和文化。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歷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社會與人文 (歷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地理科簡介
建立學生的基礎地理知識,包括:地球的形狀、地理環境及其結構。
提高學生對地球各地區的認識,包括自然及人文方面。
讓學生理解地球上不同區域的氣候、生物、土地利用及環境問題。
培養學生對地圖及圖表的分析能力,讓他們能理解及詮釋地圖上的資訊。
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永續發展及全球化的認識,並啟發他們對該等議題的思考和行動。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地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社會與人文 (地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物理科簡介
幫助學生形成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能用其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能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相關問題進行科學推理。
培養學生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運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
培養學生具有審辨思維的意識,能基於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培養學生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掌握科學探究流程,樂意交流與分享,能夠準確表述、評估和反思探究過程與結果。
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學會看待和分析與科學有關的社會議題。
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的人文性,體會科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增強對科學本質的認識。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物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自然科學 (物理)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化學科簡介
重視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程中能體現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化學與環境的關係、化學與社會的關係等內容。
課程既強調化學理論的學習,滿足學生將來從事科學與技術的要求;也強調化學概念形成過程,以滿足大部分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對科學與邏輯的基本了解和態度建立。
課程重視實驗探究及創新能力,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開展實驗、數據整理、分析與總結等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
化學內容呈現方式多樣,活用資訊科技,如實驗模擬程式、物質微觀結構模型、翻轉教學、教學影片等,讓化學從抽象變得具體。
化學課程涉及課題包括:地球、物質結構與化學鍵、金屬、酸和鹽基、化石燃料和有機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熱化學、化學動力學、工業化學、物料化學、分析化學。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化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練習冊、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自然科學 (化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生物科簡介
學習內容包括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實驗技能、科學思想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重視多元學習,課程中結合學生日常生活認知起點、多媒體、生物類學術文章等。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加強師生交流,以探索生物科技箇中的原理。
強調生物知識連繫和呈現,學生能以思維導圖、海報、模型等形式整合生物概念,抽取知識重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把知識融會貫通,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學習。
實驗教學,發揮技能。重視生物概念在生活的應用,學生能從實驗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資料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生物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自然科學 (生物)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科學科簡介
使學生保持並發展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忱。
使學生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能用相關的科學概念和原理解釋常見的自然現象。
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科學方法和技能,引導他們解決與自然科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使學生逐步養成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嚴謹求實、樂於實踐、善於合作等科學精神。
引導學生瞭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議題,使之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問題討論的意識。
引導學生瞭解科學的本質,培養其應用科學的知識、方法和態度去看待和解決個人與社會問題的意識。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科學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習作、工作紙、筆記、實驗、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商科簡介
培養學生掌握會計與經濟的基礎理論、應用和運作,讓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未來升學或繼續深造。
推動學生參與商業技能認證,在課程中融入商業技能認證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
學習會計基本概念、會計原則、成本計算、不同類型企業財務報表編製和分析,以及企業積效評估等內容。
學習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包括供求關係、市場結構及營銷、貨幣供應及價格理論等內容。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會計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報告、測驗 | 60% | 考試 | 40% |
經濟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作業、工作紙、筆記、報告、測驗 | 70% | 綜合評量 | 30% |
電腦科簡介
讓學生理解資訊科技的基礎概念、基礎知識及基本原理,形成對資訊科技化社會的基本認識。
在資訊科技項目、任務、實驗和設計活動中,培養學生恰當地運用資訊科技軟體、硬體進行資訊獲取、傳輸、處理、應用以及管理的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熟練運用資訊科技,獨立或合作處理資訊科技的基本能力。
發揮數碼化學習優勢,引導學生終身學習,有效解決日常生活及學習問題的能力。養成健康應用資訊科技,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
引導學生通過多元的資訊科技學習方式,進行跨科學習,深化溝通與合作、探究與創造、關懷與分享、尊重與包容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習效能。
發展邏輯思維、計算思維和審辨思維,增進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引導學生參與資訊化社會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意識及其相關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學會做負責任的資訊科技公民。
引導學生體驗資訊科技的新近發展及技術,深入關注資訊科技發展對國際社會、本澳生活的正、負面影響;形成關於資訊科技的正確價值觀。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電腦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筆記、報告、課堂練習 | 70% | 綜合評量 | 30% |
綜合應用技能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硬件操作、程式編寫 | 70% | 綜合評量 | 30% |
視覺藝術科簡介
培養學生的觀察及表達能力,並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和美學的價值,促進其對藝術的興趣和熱愛。
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和技巧,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
促進學生探索不同文化和藝術形式,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透過多元的藝術創作,讓學生展現自己的獨特風格和特點,加強他們的創意思維。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視覺藝術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筆記、創作說明、練習、作業 | 70% | 綜合評量 | 30% |
音樂科簡介
培養學生音樂的素養,使其對音樂產生興趣並使其感受音樂的美妙。
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能夠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
提高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包括唱歌及演奏樂器等。
促進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讓他們能創作出自己的音樂作品。
培養學生音樂的理論知識,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音樂。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表達能力,使他們在音樂的活動中表現自己,提高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音樂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課堂練習、音樂常識、課堂創作、樂譜視唱 | 70% | 綜合評量 | 30% |
體育與健康科簡介
發展學生具備的體育技能及健康體適能。透過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及活動,發展學生體育技能。並善用體能提升計劃、練習及體適能測試,提高學生對有關健康體適能的關注,協助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
學生具備正面的競賽意識、運動價值觀和態度。在課堂中以遊戲運動和競賽活動,了解運動競賽的意義及運動價值觀,培養學生具備正面的態度,在群體生活中互相合作。
重視體育運動與健康。在課程中融入健康與運動知識,加強學生認識體育運動與健康方面的資訊及了解本澳、國內及國際性的不同體育項目發展情況。
專項校隊訓練,課堂上鼓勵並發掘具潛能的學生參與體育專項的訓練,擴闊學生視野,照顧學習的多樣性,發揮所長。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體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筆記、技能練習、健康理論、體適能測試 | 70% | 綜合評量 | 30% |
德育科簡介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價值觀、公民素養,提升家國情懷,對澳門及國際時事的關注,幫助學生能在遇到難題時,懂得透過合法及客觀分析事情,能成為愛國愛澳,懂得關懷他人的時代公民。
在課程設置上,由初一開始至高三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公民》教材,在九個單元螺旋式地由淺入深作連貫的學習。
加入性教育課程及基本法的教材作補充,使課程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利用多元的教學模式,包括課堂主題討論、影片教學、書藉分享、校外參觀等。
多元評核項目
科目 | 形成性評核 | 總結性評核 | ||
項目 | 比例 | 項目 | 比例 | |
德育 | 課堂參與、學習態度、時事分享、工作紙、報告、學習歷程反思表 | 100% |